close

思考 "文化"論述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文. 黃佳隆   2009.09.26


 


當探討「文化」兩個字的時候,首先反應的是以自己的語言來作解釋。深思文化這個議題,認為文化定屬於文明的,會將文化等同文明這樣子的想法,但當課堂上問起學員對文化有何看法時,主要讓學員提出個人對文化的解釋時,這時候我的思考是,只要在「文化」前面加上一個形容,那文化變成了副詞,是受到主詞的內容定義而存在,文化似乎是一個沒有生命的副產品;


但,若將「文化」這兩個字的意義單獨的提出時,又產生在某一地區,某一群人共同生活的習慣或方式而表達出來的產物。


 


又當「文化」一詞從歷史演變而看時,拉丁文「COLERE」是代表著居住、耕種、保護;在十世紀傳入英國CULTURE是代表著耕種之意,到傳到二十世紀有指物質面向、若再以學術的觀點,又有文化演化論、生態學派、結構功能論、結構學派等等。似乎在一篇文章後要進入這麼多的理論派系的思考,一時不知如何著手,而對文化一詞似乎變得那麼遙遠而陌生,之前對文化看法似乎顯得那麼不成熟。


 


當文化一詞作為研究探討的時候,其範圍的廣廣度似乎任何事物只要加上文化兩個字,便無法不包了,陷入了泥沼,似乎只要任何事物都能套入文化這兩個字,這是個詭異圈套,要人們的思想都陷入偉大的文化論述中,那文化不就成了妖魔鬼怪,只因無所不包;不過當「文化」擴大到無限地探討,那又如何能探討出深入的論述,是不是只剩各學科的通識概論下的產物;那麼「文化」的研究是否成為一個微不足道功課,甚至是多餘的學科。


 


那反觀「環境藝術」這一課題時,套入同等「文化」是一種無所不包,而不微不足道的一門課中,若這樣的論述成立的話,只需將與人類、生物、地球、生態環境等有關的事務,都是「環境藝術」所要探討的,那是不是一樣掉入「文化」一詞一樣,是一種無所不包,而不微不足道的的課程。


 


不過,依學校的環境藝術研究所是構築在建築與景觀這一門學科時,是建構在建築基礎的架構中,似乎不是那麼遙遠飄渺的。那就從建築史、建築本身的議題、道與人類生活互動而產生的關係,這樣的探討似乎較有了方向、有目標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文正堂茶書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